寅夫示再登鼓山四诗仆虽不获同游然来诗不可虚辱次韵奉谢且致归班之饯
眼前培塿足萦缠,去去瀛洲大洞天。
一息南溟能几月,再行东海定何年?
江淮巨浪千堆雪,榆柳中原万里烟。
解视归装还不俗,有诗曾酌瘴乡泉。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寅夫:人名,诗中的朋友。
- 鼓山:地名,可能是一个风景名胜区。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
- 奉谢:表示感谢。
- 归班:指回到原来的工作或生活状态。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瀛洲:神话中的仙境。
- 大洞天:道教中的仙境。
- 南溟:指南海。
- 东海:指东海。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流域。
- 巨浪:大浪。
- 千堆雪:形容浪花如雪。
- 榆柳:榆树和柳树,泛指树木。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 万里烟:形容烟雾弥漫。
- 解视:查看。
- 归装:回家的行李。
- 不俗:不平凡,有特色。
- 瘴乡泉:指南方有瘴气的地方的泉水。
翻译
眼前的小土丘足以让人缠绵,离去前往那神话中的仙境瀛洲大洞天。 在南海的一息之间能停留几月,再次东行到东海又将是何年? 江淮流域的巨浪翻滚,浪花如千堆白雪,榆柳遍布的中原大地,烟雾弥漫万里。 查看回家的行李,发现并不平凡,其中有诗,曾品尝过南方瘴气之地的泉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眼前的小土丘与遥远的神话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地理和自然景观,如南海、东海、江淮的巨浪、中原的烟雾,构建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结尾处提到归装中的诗和瘴乡泉,显示了诗人对旅途经历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