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喜吕仲实佥宪至

正月交州奉使归,忽闻鞍马发王畿。 岭南瘴雨开铜柱,江上春云逐绣衣。 草热虫蛇常并出,树深豺虎近皆肥。 明朝按节劳咨访,边郡于今未解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交州:古地名,今广西一带。
  • 奉使:奉命出使。
  • 王畿:古代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瘴雨: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雨。
  • 铜柱:古代南方边界的标志。
  • 绣衣:指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官员。
  • 草热:草木茂盛,气候炎热。
  • 虫蛇:泛指各种昆虫和爬行动物。
  • 豺虎:泛指猛兽。
  • 按节:按照节令,这里指按照规定的时节。
  • 咨访:询问,访问。
  • 边郡:边疆的郡县。

翻译

正月里我从交州奉命出使归来,忽然听说有使者从京城出发。南方的山林中瘴气弥漫,铜柱标志着边界的所在,江上的春云似乎在追逐着官员的身影。草木茂盛,气候炎热,虫蛇常常出没,树林深处,豺虎近来都长得肥壮。明天按照时节进行访问,边疆的郡县至今还未解除围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边疆的景象,通过“瘴雨”、“铜柱”、“春云”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南方的自然环境和边疆的紧张氛围。诗中“草热虫蛇”、“树深豺虎”不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生态,也隐喻了边疆的艰险和动荡。结尾的“边郡于今未解围”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傅若金

元临江新喻人,初字汝砺,后改字与砺。少孤贫,刻励于学。工诗文。年甫三十,游京师,虞集、揭傒斯见其诗,皆大称赏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后以广州路教授卒。有《傅与砺诗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