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全平章赴江西
圣主恩南土,明公起集贤。
直期凋瘵后,共致太平年。
金虎分符重,文龙赐服鲜。
权纲兼将相,标格近神仙。
天地三江外,星辰北极边。
丹心齐出处,素志在陶甄。
请述江南事,都非大德前。
但徼扶弱美,竟坐抑强偏。
无复同忧乐,徒令舞智权。
平畴吹渤澥,暗室伏戈鋋。
贪暴明相训,忠良默自怜。
民心随日坏,世态与时迁。
况复兵饥接,仍闻病疠缠。
诛求殊未已,蟊贼转相挻。
若拟宽忧顾,先须解倒悬。
久饥宁择食,多病但求痊。
一语堪惩劝,微机足转旋。
已知平似水,更道直于弦。
遥想闻公至,浑如望岁然。
九重天上别,百丈雾中牵。
日月明金节,山河入画船。
四方初息马,五月正鸣蝉。
丰乐田多黍,生香泺有莲。
岱宗标鲁地,庐岳压湖天。
水怪收崩浪,山灵扫瘴烟。
欢呼麟凤出,踊跃吏民先。
笳鼓趋雄镇,旌旗覆广川。
下车和气应,袖手颂声延。
膏雨侵淮甸,仁风扇海壖。
忠贞真世笃,调燮有家传。
赤子皆同体,苍生且息肩。
龚黄须警策,方召在蕃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凋瘵(diāo zhài):指衰败和疾病。
- 金虎:指金印,古代高官的印章。
- 文龙:指绣有龙纹的官服。
- 权纲:指权力和纲纪。
- 标格:指风范或品格。
- 陶甄(táo zhēn):指陶冶和塑造,比喻治理国家。
- 渤澥(bó xiè):指大海。
- 戈鋋(gē chán):指兵器。
- 诛求:指苛刻的征税。
- 蟊贼(máo zéi):指害虫,比喻贪官污吏。
- 挻(shān):指牵引,拉扯。
- 倒悬:比喻极端困苦的境地。
- 惩劝:指惩罚和劝诫。
- 转旋:指转变和调整。
- 岱宗:指泰山。
- 庐岳:指庐山。
- 海壖(hǎi ruán):指海边。
翻译
圣明的君主恩泽南土,明公起用集贤。 直等到衰败疾病之后,共同实现太平年。 金虎分符重要,文龙赐服鲜艳。 权力纲纪兼将相,风范近似神仙。 天地在三江之外,星辰在北极边。 丹心齐出处,素志在治理国家。 请述江南事,都不是大德前。 但求扶持弱小之美,最终坐实抑制强权偏。 无法再共同忧乐,徒令舞智权。 平畴吹渤澥,暗室伏戈鋋。 贪暴明相训,忠良默自怜。 民心随日坏,世态与时迁。 何况兵饥接,仍闻病疠缠。 诛求殊未已,蟊贼转相挻。 若拟宽忧顾,先须解倒悬。 久饥宁择食,多病但求痊。 一语堪惩劝,微机足转旋。 已知平似水,更道直于弦。 遥想闻公至,浑如望岁然。 九重天上别,百丈雾中牵。 日月明金节,山河入画船。 四方初息马,五月正鸣蝉。 丰乐田多黍,生香泺有莲。 岱宗标鲁地,庐岳压湖天。 水怪收崩浪,山灵扫瘴烟。 欢呼麟凤出,踊跃吏民先。 笳鼓趋雄镇,旌旗覆广川。 下车和气应,袖手颂声延。 膏雨侵淮甸,仁风扇海壖。 忠贞真世笃,调燮有家传。 赤子皆同体,苍生且息肩。 龚黄须警策,方召在蕃宣。
赏析
这首作品是揭傒斯为送别全平章赴江西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全平章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全平章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诗中“金虎分符重,文龙赐服鲜”等句,形象地展现了全平章的尊贵与威严,而“民心随日坏,世态与时迁”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艰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个人功绩的颂扬,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