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乐天戏赠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 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 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才子:指有才华的人。
  • 白侍郎: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曾任侍郎。
  • 风流:这里指文采风流,即文学才华。
  • 陶彭泽: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曾任彭泽令。
  • 斋日:指佛教徒的斋戒日。
  • 周太常:指周敦颐,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太常是官职名。
  • 矻矻(kū kū):形容勤奋不懈的样子。
  • 净法:指佛教的清净法门。
  • 天魔:佛教中指扰乱人心的魔。
  • 道场:指佛教徒修行的场所。

翻译

才子的名声如白侍郎,即使年老,文学才华依旧难以匹敌。 你的诗情飘逸,如同陶渊明般超脱,斋戒的日子多得像周敦颐的学问。 你勤奋不懈地追求佛教的清净法门,却又时常偷眼欣赏春光。 我知道你技艺高超,渴望欢宴,想要借助天魔之力打破修行的道场。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好友白居易的戏谑之作。诗中,刘禹锡赞美了白居易的文学才华和风流气质,将其比作陶渊明和周敦颐,显示出对其深厚的敬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白居易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即使是在追求佛教清净法门的同时,也不忘欣赏春光,显示出其内心的矛盾和生活的多面性。最后两句则是对白居易性格的一种调侃,暗示他虽然修行,但内心仍渴望世俗的欢乐,这种戏谑的笔触增添了诗作的趣味性和亲切感。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