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注释
-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作为酬答。
- 裴尹侍郎:即裴某,任职河南尹、侍郎,具体人员有待考证。
- 宿斋:在祭祀或举行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处,表示虔诚。
- 诣(yì):到,前往。
- 玉箫: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 凉飔(sī):凉风。
- 埃壒(ài):尘埃。
- 重城:有城墙围绕的城区。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 缅怀:追思、怀念。
- 断鳌足:传说大禹治水时,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 乘鸾姿:指仙人乘鸾的姿态。鸾是凤凰一类的神鸟。
- 朱明:夏季。
- 膏泽:滋润土壤的雨水。
- 愆(qiān)期:延误了时间。
- 瞻言:提及,说到。
- 五灵瑞:古代传说麟、凤、龟、龙、白虎为五灵,被认为是祥瑞之物,具佑护之能。
- 咿喔(yī wō):象声词,形容鸡鸣声。
- 阑干:横斜貌。
- 斗柄: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颗星的总称,状如把柄。
- 修容:修饰容貌。
- 惊飙(biāo):突然刮起的狂风。
- 泓泉:幽深的泉水。
- 雷雨师:神话中掌管雷雨的神。
-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 列缺:古代神话中的闪电之神。
- 炎空:炎热的天空。
- 凄紧:形容寒风凛冽。
- 高霤(liù):屋檐上的流水。
- 绠縻(gěng mí):绳索,这里形容雨水像绳索般悬挂。
- 霶霈(pāng pèi):雨下得很大。
- 离披:分散的样子。
- 丹霞:红霞。
- 南陆:南方大地。
- 白水:清澈的水。
- 东菑(zī):泛指田亩。菑,新开垦的田地。
- 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
- 飞走:指飞禽走兽。
- 蔼蔼:茂盛的样子。
- 浮光:指水面上反射的光。
- 宫观:宫殿和道观。
- 吴公:西汉政治家,以治政廉洁、明察著称,这里借指裴尹侍郎。
- 谢守:谢灵运,曾任太守,以诗才著称,这里用以借指裴尹侍郎既有治政之才又有诗才。
- 商山病客:作者自指,当时刘禹锡处于贬谪之中,身体也不好。
- 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者。这里是对裴尹侍郎的祝福,希望他舒心。
翻译
为了九龙庙祈雨这件事,在梵王祠进行洁净虔诚的斋戒仪式。那美妙的音乐不知何时已经停歇,只有碧树间迎着阵阵凉风。官员们散去,尘埃也停止飞扬,明月高悬,使得庭院更加宜人静谧。城里一片肃穆寂静,山涧中流水潺潺作响。夜晚人少又安闲,内心宁静,周围的环境也随之变得清幽。此时不禁缅怀起大禹断鳌足以立四极的壮举,也凝想着仙人乘鸾的美妙姿态。
正是盛夏农忙时节,滋润大地的雨水却延误了到来。都盼望着五灵降临带来祥瑞,拯救即将枯萎的庄稼。早晨鸡鸣声响起,斗柄横斜于天际。整理好仪容去拜谒神像,诚恳地向神灵陈述祈愿的正经话语。突然一阵狂风从幽深的泉水中涌起,仿佛是在指挥雷雨之神。黑烟涌起好似神龙的鳞甲,从天而降的雨水如纷乱的细丝。雷神在天空中发出震天动地的响声,闪电之神挥舞着火红的旗帜。炎热的天空忽然变得寒风凛冽,屋檐上垂下如绳索般的雨水。万物都得到了充沛的雨水滋润,飘动的湿云渐渐地散开。红霞在南方的天空升起,清澈的水流淌在田亩之间。飞禽走兽欢快自在,草木郁郁葱葱生长。阳光洒在宫殿和道观上波光粼粼,思绪飘到远方的河岸。您治理政事如同吴公般机敏,吟诗又似谢灵运般精巧。我这个商山的患病之人,向您表达深深的祝贺,愿您身心舒畅。
赏析
此诗详细地描绘了在天平寺宿斋祈雨的整个过程和情景。开篇便点明祈雨地点,通过描绘祭祀场地的静谧清幽奠定氛围。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元素,如“断鳌足”“乘鸾姿”等,增加了神秘色彩。对祈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描写得生动形象,“惊飙起泓泉,若调雷雨师。黑烟耸鳞甲,洒液如棼丝”展现出祈雨时风雨欲来的壮观场面;“丰隆震天衢,列缺挥火旗”则进一步强化了雨水到来时天空万象的震撼。诗人还描写了雨后的美好景象,“丹霞启南陆,白水含东菑。熙熙飞走适,蔼蔼草树滋”,刻画了一幅生机勃勃、滋润和美的画面,体现出雨水对万物的滋养,暗寓祈雨成功的欣慰。此外,诗中将裴尹侍郎比作吴公和谢守,既赞美其理政和为诗才能,结尾以自己这个“商山病客”贺词收尾,表达出对于裴尹侍郎祈雨事宜的关注与祝福,同时也隐隐流露出自身心境。整首诗结构严谨,叙事清晰,意境丰富,将祈雨过程、神话想象、自然景象与人事情谊巧妙融合在一起,是文学与民间信仰场景相结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