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见寄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 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 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君:一般指古代道教的女神魏元君,这里可能是特定的人物。
  • 崔相:可能指姓崔的宰相一类人物。
  • 夜台:指墓穴。
  • 背时:不合时宜。
  • 卜一丘:选择一块墓地。

翻译

元君的后辈们率先凋零散落,崔相这一年也没有留下(离世了)。在华丽的屋中又能坐几日呢,去到墓穴就会长眠千秋。不合时宜却还自处于三品官位,到老终究得选择一块墓地。假如我们这些人能更早发达,也应该会有箫鼓之声进入那松木做的棺木。

赏析

这首诗有一种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提到一些人物的离去,以他们来映照自身。表达了对官场处境的思考,看似在说官位与终老的无奈,实则蕴含着对命运和世情的叹息。同时也透露出倘若发达的一种设想,增添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整体语言较为含蓄深沉,意境略显悲凉与感慨。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