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拄杖

· 齐己
邛州灵境产修篁,九节材应表九阳。 造化已能分尺度,保持争合与寻常。 幽林剪破清秋影,高手携来绿玉光。 深谢鲁儒怜潦倒,欲教撑拄绕禅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邛州:今四川省邛崃市,古时以产竹闻名。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九节材:指竹子有九个节,这里象征着吉祥。
  • 九阳:古代神话中的九个太阳,这里指极高的境界或品质。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保持:维持,维护。
  • 争合:争相配合,协调一致。
  • 寻常:平常,普通。
  • 幽林:幽深的树林。
  • 剪破:剪裁,这里指竹子被精心加工。
  • 清秋影:秋天清爽的影子,这里指竹子的形态。
  • 高手:技艺高超的人。
  • 绿玉光:形容竹子色泽翠绿,光泽如玉。
  • 鲁儒:指学问渊博的儒者,这里可能指赠送拄杖的人。
  • 潦倒:形容生活困顿,不得志。
  • 撑拄:支撑,这里指拄杖。
  • 禅床:僧人打坐的床。

翻译

邛州这片灵秀之地盛产修长的竹子,这九节的竹材应是象征着九阳的高贵。 自然的造化已经赋予了它精确的尺度,它的保持和协调如同寻常之物一样自然。 在幽深的树林中,这竹子被剪裁成清秋的影子,技艺高超的人将它携来,闪耀着绿玉般的光泽。 深深感谢那位博学的儒者,怜悯我的潦倒,赠我这拄杖,让我能够支撑着绕行于禅床之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邛州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对技艺的赞赏。诗中“九节材应表九阳”一句,既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又赋予了它神秘的象征意义。后文通过“幽林剪破清秋影”和“高手携来绿玉光”的描绘,进一步以视觉形象展现了竹子的美。最后,诗人对赠杖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