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鍊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台投龙毕却赴京

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 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 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 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银珰谒者:指佩戴银制耳饰的使者,这里指道教中的使者。
  • 蜺旌:彩色的旗帜,蜺(ní)指彩虹。
  • 霞帔仙官:指穿着如霞光般绚丽的道袍的仙官。
  • 赤城:道教中的仙山,象征着道教的圣地。
  • 金龙掷下:指金龙从天而降,象征着神圣的仪式。
  • 元君:道教中的神仙,指地位较高的女仙。
  • 中禁:指皇宫内部,禁中。
  • 武帝:指汉武帝,这里泛指帝王。
  • 上清:道教中的最高天界。
  • 夷门:指夷陵,今湖北宜昌,这里泛指边远之地。
  • 梁王:指梁武帝,这里泛指有权势的人物。

翻译

佩戴银制耳饰的使者引领着彩旗,身着霞光般绚丽道袍的仙官来到赤城。 白鹤飞来,天上的音乐随之响起,金龙从天而降,令海中的神灵都感到震惊。 元君恭敬地奏请回到皇宫内部,武帝亲自斋戒,向着道教的最高天界礼拜。 这是何等的事情,竟要从边远的夷陵送来诗篇,以梁武帝的文字来增添声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道教仪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庄严的场景,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圣与庄严。诗中“银珰谒者”、“蜺旌”、“霞帔仙官”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道教仪式的华丽与神秘。后半部分通过“元君伏奏”、“武帝亲斋”等句,展现了帝王对道教的尊崇,以及道教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赞美与敬仰。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