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因寄

湖上收宿雨,城中无昼尘。 楼依新柳贵,池带乱苔春。 云水正一望,簿书来绕身。 烟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浃日: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
  • 宿雨:昨夜的雨。
  • 昼尘:白天的尘埃。
  • 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 扁舟人:指乘小船的人,这里可能指隐士或游子。

翻译

湖面上昨夜的雨水已经消散,城中白天的尘埃也无处寻觅。 楼阁依傍着新生的柳树显得格外尊贵,池塘边杂乱的苔藓点缀着春天的气息。 远望云水一片,官署的文书却围绕着我的身旁。 想起那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路,我感到羞愧,因为我不是那自由的扁舟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禹锡在湖边楼上远望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湖上收宿雨,城中无昼尘”一句,既展现了清晨湖面的宁静,又暗示了城市的喧嚣已经远去。后文“烟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则直接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