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玉人紫绶相辉映,却要霜须一两茎。 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人:指韩睦州,形容其人品高洁如玉。
  • 紫绶:古代高级官员的印绶,这里指韩睦州的官职。
  • 霜须:白须,指年老。
  • 一两茎:一两根。
  • 其奈:无奈。
  • 无成:没有成就。
  • 空老去:白白地老去。
  • 明镜:比喻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现状。
  • 若为情:如何是好,怎样面对。

翻译

韩睦州如玉般的人品与紫绶官职相互辉映,却也难免有一两根白须显露岁月的痕迹。 无奈的是,虽然年老却未有所成,每当面对明镜,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呢?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韩睦州的遥和之作,通过对比韩睦州的高洁人品与官职,以及岁月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其虽老未成的无奈与感慨。诗中“玉人紫绶相辉映”一句,既赞美了韩睦州的人品与地位,又暗含了对其年华老去的惋惜。“每临明镜若为情”则深刻描绘了韩睦州面对自己老去而无成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共鸣。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