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遣怀

· 赵嘏
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更惭江上鸥。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 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折柳:古时送别时常折柳枝以示离别之情。
  • 鶗鴂(tí jué):即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鸣叫,声音凄切。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习俗。
  • 芙蓉花:即荷花。
  • 清渭:指渭水,古时渭水清澈,与浊水相区别。

翻译

在折柳城边,暮色中升起了愁绪,可怜的春色独自怀抱着忧愁。 心中伤感,正感叹人间的事情,回首往事,更觉愧对江上的鸥鸟。 杜鹃鸟声中,寒食节的雨落下,芙蓉花外,夕阳照耀着楼台。 站在高处,满眼都是送别清澈的渭水,它正沿着故山的山下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哀愁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折柳城边起暮愁”一句,即以折柳象征离别,暮色中的愁绪更添几分凄凉。后文通过“鶗鴂声中寒食雨”和“芙蓉花外夕阳楼”的描绘,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孤寂与忧伤。结尾的“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赵嘏

赵嘏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