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三首

· 郑谷
马头春向鹿头关,远树平芜一望闲。 雪下文君沾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 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 堤月桥灯好时景,汉庭无事不征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鹿头关: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是古代由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文君:指卓文君,西汉时期蜀中才女,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 沾酒市:卖酒的地方。
  • 李白读书山:指李白曾经读书的地方,可能指的是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莲山,李白曾在此读书。
  • 黄梅:梅雨季节,指江南地区春末夏初的连绵阴雨天气。
  • 紫芋:一种植物,这里指紫芋田。
  • 堤月桥灯:指堤岸上的月光和桥上的灯火。
  • 汉庭:指汉朝朝廷。
  • 征蛮:征讨南方的少数民族。

翻译

春天,马头指向鹿头关,远处的树木和草地一览无余,显得宁静而闲适。 雪后,文君的酒市依旧热闹,云雾缭绕中藏着李白曾经读书的山。 江边的楼阁里,客人的愁恨在黄梅雨后更加浓重,而村落中的人们在紫芋田间欢歌。 堤岸上的月光和桥上的灯火交相辉映,是美好的时光,汉朝朝廷无事,不再征讨南方的蛮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蜀中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鹿头关、文君酒市、李白读书山等地方的描绘,展现了蜀地的风土人情。诗中“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一句,对比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堤月桥灯好时景,汉庭无事不征蛮”则透露出对和平时代的欣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蜀中风光和生活的热爱。

郑谷

郑谷

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