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太守行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溪。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 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 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 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 我为太守行,题在隐起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门:苏州城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 挥袂:挥动衣袖,表示告别。
  • 朱户:指富贵人家的大门。
  • 重狴:重重的牢狱,比喻沉重的心情。
  • 华池:美丽的池塘。
  • 寥廓:广阔无垠的天空,比喻高远的志向。
  • 夸者:自夸的人。
  • 窃所怪:私下里感到奇怪。
  • 默思齐:默默地思考,与“夸者”形成对比。
  • 隐起圭:隐秘的玉器,比喻隐居的地方。

翻译

听说有位白太守,放弃了官职回到旧时的溪边。 苏州的十万户人家,都像婴儿一样哭泣。 太守停下了行舟,在阊门边草色萋萋。 他挥动衣袖告别哭泣的人们,依旧眉头紧锁。 虽然富贵人家的大门不低,我的心却像被重重牢狱所困。 美丽的池塘虽不浑浊,我的意愿却在于那广阔无垠的天空。 自夸的人私下里感到奇怪,贤明的人则默默地思考。 我为太守写下这首诗,题在隐秘的玉器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白太守放弃官职归隐的情景,通过对比太守与世俗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太守高洁的志向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形象地描绘了太守离去时人们的悲痛,而“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则深刻表达了太守内心的沉重与不自由。最后,“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进一步以对比手法,突出了太守的贤明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刘禹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