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 贾岛
蹉跎随汎梗,羁旅到西州。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地过去,虚度光阴。
  • 汎梗:漂浮的树枝,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羁旅(jī lǚ):长期寄居他乡。
  • 举翮(jǔ hé):振翅,指鸟儿展翅飞翔。
  • 笼中鸟:比喻受困而不能自由行动的人。
  • 知心:彼此了解,心意相通。
  • 海上鸥:海上的鸥鸟,常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山光:山中的景色。
  • 分首:分别。
  • 草色:草的颜色,常用来形容季节的变化。
  • 向家秋:指向家乡的秋天,意味着思乡之情。
  • 登高岘(dēng gāo xiàn):登上高处的岘山,岘山在襄阳,是诗人故乡的象征。
  • 看碑定泪流:看到碑文必定会流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思念。

翻译

虚度光阴,如同漂浮的树枝,我长期寄居在西州。 振翅欲飞的笼中鸟,心意相通的海上鸥。 山中的景色在暮色中分外分明,草色带着秋意向家乡延伸。 如果再次登上高高的岘山,看到那碑文,定会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贾岛对故乡襄阳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诗中,“蹉跎随汎梗,羁旅到西州”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则通过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自由如海鸥,另一方面却如同笼中鸟般受困。后两句“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则进一步以山光、草色等自然景象,加深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预言了登高望乡时必将泪流满面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贾岛

贾岛

贾岛,字浪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4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