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綵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綵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沅江:水名,发源于贵州,流经湖南入洞庭湖。
- 灵均:屈原的字。
- 杨桴(fú):杨木做的鼓槌。
- 阗阗(tián tián):形容声音洪大。
- 鬐鬣(qí liè):鱼颔旁的小鳍。
- 螮蝀(dài dōng):虹的别名。
- 褰(qiān):撩起。
- 衔枚: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口里横衔着枚,以防喧哗。
翻译
五月的沅江江水涨平了堤岸,城里人纷纷相互结伴驾驶着彩色的船儿。屈原是哪一年开始歌唱的已经过去很久了,哀伤的歌谣伴着船桨从此兴起。杨木鼓槌敲击着发出如雷般的声响,船儿在杂乱的水流中一同前进声音轰轰然。就像蛟龙得到雨水鱼鳍抖动,又如彩虹饮于河上身影相互联结。刺史临流掀起翠色的帏帐,举竿下令开始分高下胜负。先响起鼓声的人鼓足余勇争相鼓舞,还没到衔枚时没取得领先的人就神色沮丧。百战百胜本来就有前定的时机,一次腾飞从来没有固定的地方。这里的风俗疯狂地重视这个时候,人们尽情观看,岸上和江边到处是人。彩色的旗帜在江两岸映照到了水下,女子们穿着丝罗袜子在水上嬉戏展示。一曲终了人们散去只留下空自哀愁日暮,招屈亭前江水依旧向东流去。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沅江上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诗开篇写沅江涨水,人们进行竞渡,接着描述竞渡时的热闹,鼓声雷动,船行进的气势,以及竞渡的激烈竞争。刺史的参与增加了活动的官方色彩。诗中展现了当地对竞渡这一风俗的狂热,人们尽情观看。结尾以人散后江水流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惆怅和感慨,同时也通过招屈亭强化了与屈原的联系,使诗歌有了更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艺术上,节奏明快,场景描绘细致形象,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竞渡的热烈氛围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