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浔阳赵校书

· 赵嘏
帘下秋江夜影空,倚楼人在月明中。 不将行止问朝列,唯脱衣裳与钓翁。 几处别巢悲去燕,十年回首送归鸿。 那应更结庐山社,见说心閒胜远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浔阳: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校书:古代官职名,负责校对书籍。
  • 行止:行为举止,此处指个人的行为和决定。
  • 朝列:朝廷的官员序列。
  • 钓翁:钓鱼的老人,常指隐士。
  • 别巢:离开巢穴,比喻离别。
  • 去燕:离去的燕子,比喻离人。
  • 归鸿:归来的鸿雁,比喻归人。
  • 庐山社:庐山上的佛教社团,此处指隐居的地方。
  • 心閒:心境闲适。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建立白莲社。

翻译

帘外的秋江在夜色中显得空旷,我倚在楼上,月光下有人影。 不向朝廷的官员询问我的行为和决定,只愿脱下衣裳与钓鱼的老人为伴。 几处别离的巢穴让人怀念离去的燕子,十年后回首,送走了归来的鸿雁。 那时或许我会在庐山结社,听说那里心境闲适,胜过远公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诗中,“帘下秋江夜影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空旷的夜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通过“不将行止问朝列,唯脱衣裳与钓翁”表达了自己不愿受官场束缚,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后两句通过对“别巢”和“归鸿”的描写,抒发了对离别和归来的感慨。最后,诗人以“庐山社”和“心閒胜远公”作结,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赵嘏

赵嘏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