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歌

· 德诚
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拨棹歌:一种古诗体裁,多描写渔夫生活或钓鱼情景。
  • 德诚: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 钓台:钓鱼时所坐的高台或平台。
  • 竿头:钓竿的顶端。
  • 黄能:一种鱼名,这里泛指一般的鱼。
  • 锦麟:指美丽的鱼,这里特指珍贵的鱼。
  • 丝纶:钓鱼用的丝线和钓钩。
  • 归去来:回去。

翻译

三十多年来我坐在钓鱼台上,钓竿顶端常常能钓到普通的鱼。 但美丽的珍贵鱼儿从未上钩,白费了力气,只好收起钓线和钓钩回家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钓鱼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感慨。诗中,“三十馀年坐钓台”展现了诗人长期的坚持与等待,“竿头往往得黄能”则表明虽然有所收获,但并非心中所愿。后两句“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深刻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面对这种差距时的无奈与放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目标的深刻思考。

德诚

唐僧。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嗣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又称船子和尚。撰《拨棹歌》三十九首,多歌咏渔人生活以寓禅理。 ► 40篇诗文

德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