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 郑锡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 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 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关山:边疆要塞之地,多指西北边疆。
  • 掩泪:用手遮住眼泪,形容悲伤。
  • 营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
  • 辽海:指辽东半岛以东的海域,即今黄海的一部分。
  • 云沙:云和沙,这里指边疆的荒凉景象。
  • 幽燕:指古代的燕国地区,今河北省北部。
  • 旌旆:旗帜,旆(pèi)。
  • 战馀:战后。
  • 封侯:古代对有功将领的一种封赏,封为侯爵。
  • 去国:离开国家,指离开故乡。
  • 红粉楼:指女子的居所,也指家中的温馨之地。

翻译

边塞的关山已是落叶纷飞的秋天,我掩面哭泣,远望营州的方向。 辽海之上,云沙漫漫,暮色沉沉,幽燕之地,旌旗飘扬,满是愁绪。 战后虽然能够送出阵亡的将士,但我自己年老却未能封侯。 离开故乡已有三千里之遥,我的心却归向那温馨的红粉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秋天的凄凉景象和战士的思乡之情。诗中,“关山落叶秋”与“辽海云沙暮”共同勾勒出一幅边塞秋日的荒凉画卷,而“掩泪望营州”则深刻表达了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后两句“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无奈,而结尾的“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更是以距离的遥远和心灵的归宿对比,抒发了战士对家的无限眷恋和未能功成名就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郑锡

唐人。代宗广德元年进士。工诗,与大历十才子李端、司空曙等多有酬唱。 ► 11篇诗文

郑锡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