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德上太原李尚书

那以公方郭细侯,并州非复旧并州。 九重帝宅司丹地,十万兵枢拥碧油。 锵玉半为趋閤吏,腰金皆是走庭流。 王褒见德空知颂,身在三千最上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郭细侯:指东汉名将郭伋,字细侯。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 九重帝宅:指皇宫,九重象征其深邃。
  • 司丹地:指掌管重要事务的职位。
  • 兵枢:军事要地,指军事指挥中心。
  • 碧油:指军旗,古代军旗常用青色。
  • 锵玉:形容官员行走时佩玉的声音,这里指官员。
  • 趋閤吏:指奔走于宫廷的小吏。
  • 腰金:指佩戴金带,象征高官。
  • 走庭流:指在朝廷中行走的官员。
  • 王褒:西汉文学家,曾任尚书令。
  • 见德空知颂:指王褒虽知颂扬德行,但自己并未能实践。
  • 身在三千最上头:指地位极高,三千指朝廷中的众多官员。

翻译

他如同公正的郭细侯,并州已非昔日的并州。 皇宫深处掌管重要事务,十万军旗在军事要地飘扬。 官员们行走时佩玉声响,佩戴金带的都是朝廷中的高官。 王褒虽知颂扬德行,自己却未能实践,身处朝廷最高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原李尚书的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地位。诗中“那以公方郭细侯”一句,即以郭细侯的公正比喻李尚书,表达了对李尚书高尚品德的敬仰。后文通过对皇宫、军事要地、朝廷官员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李尚书的显赫地位和影响力。最后以王褒的典故,暗示李尚书不仅地位显赫,更是一位实践德行的楷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士人对高尚品德和显赫地位的向往与赞美。

欧阳詹

欧阳詹

唐泉州晋江人,字行周。德宗贞元八年进士,与韩愈、李观等联第,时称“龙虎榜”。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四十余。工散文。有集。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