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左掖:唐代官署名,指中书省。
- 束带:系上官服的腰带,表示正式的官职身份。
- 朝议:朝廷上的议事。
- 初命:初次任命的官职。
- 风尘吏:指奔波劳累的低级官吏。
- 蹇薄:指命运不佳,才能平庸。
- 白日光:比喻皇帝的恩宠。
- 青云器:指有远大前程的人才。
- 匪躬:指不尽力尽职。
- 谏纸:指写有谏言的纸张。
翻译
我受命登上中书省的职位,穿上官服参与朝廷的议事。 怎么说我的初次任命职位低微,至少摆脱了奔波劳累的低级官吏生活。 杜甫和陈子昂,他们的才华横溢,名扬四海。 即使他们当时并非不得志,也未曾超过我现在的地位。 何况我这样一个命运不佳、才能平庸的人,得到这样的宠爱实在是出乎意料。 我惊讶于皇帝的恩宠如同白日的光芒,惭愧自己并非有远大前程的人才。 天子正需要听取谏言,朝廷中没有忌讳。 我岂能不尽力尽职,只是恰好遇到时局平静无事。 接受任命已有一个月,随着班次饱食终日。 谏言的纸张忽然堆积如山,面对这些我始终感到自愧不如。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初任拾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官职的感慨和对职责的认识。诗中,白居易自谦地称自己为“蹇薄者”,对皇帝的恩宠感到惊讶和惭愧,同时也表达了对杜甫和陈子昂的敬仰。他意识到自己虽然官职不高,但责任重大,应当尽职尽责,为国家出谋划策。诗的最后,白居易面对堆积如山的谏言,感到自愧不如,这反映了他对自己职责的严肃态度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谦逊、自省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