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軿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清:道教中指仙界。
- 白鹤:象征长寿和仙境的鸟。
- 红旌:红色的旗帜,此处指仙人出行的仪仗。
- 羽衣:仙人所穿的用羽毛制成的衣服。
- 玉鸾:玉制的鸾鸟,象征吉祥。
- 铮铮: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尘冥冥:形容人世间模糊不清。
- 列岳:连绵的山峰。
-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羡门: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玉皇帝:道教中的最高神祇。
-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
- 不死庭:指仙界或长生不老的地方。
- 岩扃:山中的门户,指隐居的地方。
- 云母散:云母制成的粉末,古人认为可以食用以求长生。
- 沆瀣精:指夜间的露水,古人认为有养生之效。
- 辎軿: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有帷幕的车。
- 物化:指死亡。
- 金骨相:指有成仙资质的体格。
- 丹台名:指仙籍,即神仙的名册。
- 辟谷法:不食五谷以求长生的方法。
- 烧丹经:炼丹的秘籍。
翻译
有人梦见自己成了仙人,梦见自己升入了仙界。他乘坐着一只白鹤,前面引导着双红旌旗。羽衣飘飘,玉鸾发出清脆的声响。从半空中向下看,人世间模糊不清。渐渐地失去了故乡的痕迹,才开始分辨出山水的形状。东海一片白色,连绵的山峰有五点青色。不久群仙到来,引导他前往玉京朝拜。安期和羡门这样的仙人,像公卿一样排列侍立。仰望并拜见玉皇帝,向前致以诚挚的敬意。玉皇帝说他有仙才,告诫他不要轻视自己。之后十五年,期待他在不死庭相见。再次拜受这些话,醒来后既欢喜又惊奇。将这些秘密深藏不露,发誓要隐居山中。舍弃了骨肉亲情,断绝了饮食中的膻腥。早晨吃云母粉,夜晚吸取夜露的精华。在空山中度过了三十年,每天都期待着仙车的迎接。约定的期限已经过去很久,鸾鹤再也没有声音。牙齿和头发日渐衰白,视力和听力也减退了。一旦死亡,身体就和粪土一样。神仙确实存在,但凡人的力量无法达到。如果没有成仙的资质,就不会被列入仙籍。徒劳地传播辟谷的方法,虚受炼丹的秘籍。只是自取其苦,百年也终究不成仙。可怜那些梦仙的人,一个梦误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梦见自己成仙的经历,反映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悲哀。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道教神话元素,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但最终揭示了成仙之路的虚幻和艰难。诗的结尾,诗人以悲观的语气总结了梦仙者的命运,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