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kān):指孔戡,人名。
  • 泫然:形容眼泪流下的样子。
  • 山东军:指当时位于山东地区的军队。
  • 拂衣:指辞职或离开。
  • 谏司:指谏官的职位,负责向皇帝进谏。
  • 宪府:指监察机构,负责弹劾官员。
  • 謇謇(jiǎn):形容言辞正直,坚持原则。
  • 北邙山:位于洛阳附近的一座山,古代常用于葬地。
  • 元化:指天命或天意。

翻译

洛阳谁人能不死,孔戡之死传至长安。 我自知是孔戡的知己,听闻此事泪流满面。 孔戡曾辅佐山东的军队,非正义之事他绝不参与。 他拂袖西来,行事正直如弦。 像他这样的从事,人人都认为难以做到。 人们说在明代的朝廷中,他应当位居朝端。 有人希望他担任谏官,有事他必定直言。 有人希望他掌管监察,有邪恶他必定弹劾。 可惜这两者都未能如愿,他终身只是个闲官。 竟未能有一天,正直地站在君王面前。 他的身体随众人而去,葬于北邙山。 他一生刚正不阿,直气长存于其间。 贤者为民而生,生死悬于天意。 如果说天不爱人,为何又要生出这样的贤才。 如果说天果真爱民,为何又要夺去他的年华。 在这茫茫的天命之中,是谁执掌这样的权力。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孔戡的哀悼之作,表达了对孔戡正直不阿、忠诚为民的敬仰,以及对其未能得到应有重用的遗憾。诗中,白居易通过对孔戡生平的简述,展现了一个坚持正义、不畏权势的形象。同时,通过对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是对孔戡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