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 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闇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山鹧鸪,尔本此乡鸟。 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鹧鸪:一种鸟类,常在山中啼叫。
  • 露白:指清晨的露水。
  • 风凄凄:形容风声凄凉。
  • 黄茅冈:地名,可能指某个长满黄茅的山冈。
  • 苦竹岭:地名,可能指某个长满苦竹的山岭。
  • 畬田:古代指用火耕种的田地。
  • 石楠:一种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声闇入:声音悄悄地传入。
  • 梦乡迁客:指因流放或迁徙而离乡背井的人。
  • 展转卧: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 彷徨立:犹豫不决地站立。
  • 生不辞巢不别群:生来不离巢,不离开群体。
  • 唯能愁北人:只能让北方人感到愁苦。
  • 南人惯闻如不闻:南方人听惯了,就像没听见一样。

翻译

山鹧鸪啊,你日日夜夜不停地啼叫,啼叫时露水白白,风声凄凉。在秋日的黄茅冈头,在寒月低垂的苦竹岭下。 畬田里明明有谷物,你为何不去啄食?石楠树上明明有枝条,你为何不去栖息?你的啼声遥远而又缓慢,不急不缓,悄悄地传入楼上和舟中。 那些离乡背井的人在梦中辗转反侧,那些抱着孩子的寡妇犹豫不决地站立。山鹧鸪啊,你本是这里的鸟儿。 生来不离巢,不离开群体,为何要声声啼叫到天明。啼叫到天明,只能让北方人感到愁苦,南方人听惯了,就像没听见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山鹧鸪的啼叫为线索,描绘了秋日山中的凄凉景象,并通过对山鹧鸪啼叫的描写,抒发了对离乡背井之人的同情。诗中,“露白风凄凄”、“苦竹岭下寒月低”等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而“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则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最后,诗人通过对山鹧鸪啼叫的描写,表达了对离乡背井之人的同情,以及对南方人听惯了山鹧鸪啼叫而不再感到愁苦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之人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