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卒妻怨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 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卒妻怨:指士兵的妻子抱怨。
  • 农父:农民的父亲,这里泛指农民。
  • 难将:难以用。
  • 江淮粟:江淮地区的粮食。
  • 挽漕:牵引漕运船只。
  • 咸京:指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 均输: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指按比例分配税收。
  • 职司:职责,职务。
  • 三川:指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三辅:指汉代长安附近的三个郡,这里泛指京畿地区。
  • 奚不:为何不。
  • 车其粟:用车装载粮食。
  • 天兵:指皇帝的军队。
  • 王程:指皇帝的行程或命令。

翻译

农民的辛苦和冤屈,他向我倾诉了他的心情。 难以用一个人的农活,来准备十个人的征召。 江淮的粮食,如何通过漕运送到长安。 黄河的水流如电,一半沉没,一半倾覆。 均输制度利用了这件事,职责所在,我怎敢评论。 中原地区难道不农耕吗?京畿地区难道不耕种吗? 为何不用车装载粮食,用来供给皇帝的军队。 农民的话多么美好,但他的计策如何能传达给皇帝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农民的口吻,反映了唐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国家政策的无奈。诗中,“农父”对征召制度和漕运的不满,以及对均输制度的批评,表达了对农民负担过重的同情。同时,诗中对“三川”和“三辅”的质疑,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无力感。最后,农民的愿望虽美好,却难以实现,反映了农民与朝廷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农民的悲惨境遇。

皮日休

皮日休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 ► 4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