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霭霭(ǎi ǎi):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
  • 幽寻:寻找幽静之处。
  • 烦襟:烦闷的心情。
  • 尘俗:尘世间的俗事。
  • 真隐者:真正的隐士。

翻译

在四月初的云雾缭绕中,新树的叶子已经茂密成荫。 微风轻拂,景色美丽,树荫覆盖着深深的庭院。 院子里有一个无事的人,整天在这里寻找幽静。 他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当下的美景,也是为了打开心中的烦闷。 有时与道士交谈,有时聆听诗人的吟咏。 春天足够美丽,夜晚则有鸟儿鸣叫。 偶然间找到了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于是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这才知道,真正的隐士,不一定非要住在山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四月初春时节,于庭院中新树成荫的美景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情景。诗中“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庭院图,而“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与道人交谈、听诗客吟咏,诗人体验到了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两句“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真正的隐逸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