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或体裁作诗。
- 鲁望:人名,可能是皮日休的朋友。
- 谢惠:感谢赠送。
- 巨鱼:大鱼。
- 钓公:钓鱼的人。
- 拨剌:形容鱼跳跃的声音。
- 苔染涩:指鱼腹内的苔藓使得鱼肉感觉有些粗糙。
- 藻和香:指鱼腮中的新饵带有藻类的香味。
- 冷鳞:鱼的鳞片。
- 榆钱破:比喻鱼的鳞片像榆钱一样被破开。
- 寒骨:鱼的骨头。
- 玉箸光:比喻鱼的骨头洁白如玉箸般的光泽。
- 贶:赠送。
- 秖缘:只因为。
- 越航郎:指同是越地(今浙江一带)的人。
翻译
钓鱼的老者从松江寄来了消息,带来了三条春鱼,它们在霜中跳跃着发出拨剌的声音。鱼腹内残留的旧钩上苔藓使得肉质略显粗糙,而鱼腮中的新饵则散发出藻类的香气。鱼的鳞片像榆钱一样被破开,露出寒光闪闪的骨头,这些骨头洁白如玉箸般的光泽。为何要特别赠送给鲁望呢?只因为我们都来自越地,是同乡。
赏析
这首诗是皮日休对朋友鲁望赠送巨鱼的感谢之作。诗中通过对鱼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鱼的鲜美与独特。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形容词,如“拨剌霜”、“苔染涩”、“藻和香”等,生动地描绘了鱼的形态和质感。结尾点明赠鱼的原因,表达了同乡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鱼的鲜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