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济物宪副雨中访予于吴山三茅观时予方醉卧分付童子未报伫久驰归既而马上戏成一绝见寄聊复奉答

颓云压山山木黄,瓦沟鸣泉檐溜长。 政恼门前立马岌,须便水底眠知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彭济(péng jì):古代人名,指古代文人。 物宪(wù xiàn):指物品和礼物。 副(fù):这里指副手,副职。 吴山(wú shān):地名,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 三茅观(sān máo guān):古代道教道观名,位于吴山。 童子(tóng zǐ):这里指年轻的仆人。 驰(chí):快速前进。 绝(jué):这里指诗句。

翻译

彭济副手在雨中前来吴山的三茅观探访我,当时我正醉卧其中,交代给年轻仆人还未回报,他久久等候,后来匆匆归来,马上即刻写下一首诗,送来寄语,我便又回复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吴山三茅观的景象,山上云雾缭绕,山木泛黄,屋檐上的瓦沟中传来泉水的声音,檐下的水滴滴答作响。诗中提到政恼门前立马岌,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不安;须便水底眠知章,暗示作者对政治的深思和觐见的期盼。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思考。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