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将军征南十八韵

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 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 朱帆开远浪,画角起中洲。 号令三军肃,妖氛指日收。 千山迎剑气,万里拥蛇矛。 风急闻哀雁,波翻骇伏虬。 舟人歌小海,幕客尽轻裘。 羽檄飞前渡,艨冲据上流。 候晴占雉尾,厌气射旄头。 马援收诸洞,留侯用一筹。 惊鳞还自溃,穷兽欲何投。 杀势奔封豕,威声走怒彪。 潜兵分部伍,归路扼咽喉。 尚诈终防变,乞降更莫留。 直须临獠穴,尽拟破蛮酋。 俘献君门喜,凯还道路讴。 将军列茅土,四海仰皇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折冲:古代一种军事战术,指冲破敌阵。
  • 仗钺:手持大斧,象征军事指挥权。
  • 海门:指海口,海港。
  • 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用以发号施令或鼓舞士气。
  • 妖氛:不祥的气氛,常指战乱或灾难。
  • 蛇矛:古代一种长矛,形似蛇。
  • 伏虬:潜伏的龙,比喻隐藏的敌人。
  • 幕客:军中的参谋或顾问。
  • 羽檄: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文书,插有羽毛表示紧急。
  • 艨冲:古代战船的一种。
  • 雉尾:雉鸟的尾羽,古代用作占卜的工具。
  • 厌气:压抑的气氛。
  • 旄头:古代军旗上的装饰,用以指挥军队。
  • 马援:东汉名将,曾平定南越。
  • 留侯:指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以智谋著称。
  • 封豕:大猪,比喻强大的敌人。
  • 怒彪:愤怒的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 獠穴:指敌人的藏身之地。
  • 蛮酋:指边远地区的部落首领。
  • 茅土:古代封赏功臣时,赐予的土地。

翻译

将军原本就熟知敌情,全军运用智谋进行攻击。 冲破敌阵,靠近远方的敌人,手持大斧,下到南州。 天边的黄云显得暗淡,海港的落日带来忧愁。 红色的帆船在远浪中展开,画角声在中间的洲上响起。 号令三军严整,不祥的气氛指日可待将被收复。 千山迎接剑气,万里之内蛇矛被拥护。 风急时听到哀雁的叫声,波浪翻滚,惊动了潜伏的龙。 船夫唱着小海之歌,幕客们都穿着轻便的衣裳。 羽檄飞过前渡,艨冲战船占据上流。 占卜雉尾以预测天气,压抑的气氛射向旄头。 马援将军收复了各个洞穴,留侯用一计谋。 惊慌的鱼儿还会自己溃散,绝望的野兽将何去何从。 杀戮的气势如大猪般猛烈,威严的声势如愤怒的虎奔跑。 潜伏的士兵分部前进,归路扼守咽喉要道。 尚且要防备变故,乞求投降更不能停留。 直接深入敌人的藏身之地,完全打算破除蛮族首领。 俘虏献给君王,带来喜悦,凯旋的路上人们歌唱。 将军被封赏土地,四海之内仰望皇家的威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将军出征南方的壮丽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智谋。诗中“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等句,体现了将军的军事才能和决心。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增强了战争的氛围和将军的使命感。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对胜利的期待。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