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貂纪事用福清少师韵二首

温纶初下腊全消,百万同看帝赐貂。 鹅鹳阵成青海岸,鹭鹓行对紫宸朝。 华颠老尽兜鍪重,甲首欢腾塞马骄。 拜罢明恩还手额,不知何箸借筹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温纶(wēn lún):温和的诏令。
  • (là):农历十二月。
  • 鹅鹳阵(é guàn zhèn):古代军阵名。
  • 青海岸(qīng hǎi àn):指青海湖边。
  • 鹭鹓行(lù yuān xíng):指官员的行列。
  • 紫宸朝(zǐ chén cháo):指皇帝的朝会。
  • 华颠(huá diān):指白发,比喻年老。
  • 兜鍪(dōu 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 甲首(jiǎ shǒu):指战士的首领。
  • 明恩(míng ēn):皇帝的恩典。
  • 手额(shǒu é):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 箸借筹辽(zhù jiè chóu liáo):借筷子来筹划辽东的事务,比喻筹划边疆事务。

翻译

温和的诏令初下,腊月已全消,百万士兵同看皇帝赐予的貂皮。 军阵如鹅鹳排列在青海湖边,官员行列对峙于皇帝的朝会。 白发老者虽老,但头盔依旧沉重,战士首领欢腾,边塞的马儿也显得骄傲。 拜谢完皇帝的恩典后,以手加额庆幸,却不知如何筹划辽东的事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皇帝赐予貂皮给士兵的场景,通过对比老将和年轻战士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士兵的忠诚与骄傲。诗中“温纶初下腊全消”一句,既表达了诏令的温和,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文通过“华颠老尽兜鍪重”与“甲首欢腾塞马骄”的对比,突出了老将的沉稳与年轻战士的活力。结尾的“不知何箸借筹辽”则透露出对边疆事务的忧虑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关怀。

孙承宗

孙承宗

明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承宗自请督师,既至,汰逃将,遣疲兵,用马世龙等为将;又从袁崇焕请,筑宁远等城,令崇焕守之。在关四年,凡修复城堡数十,练兵十一万,开屯五千顷,遣将戍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拓地四百里。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