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用孺太史馆中看菊作
九日移庭砌,三秋列苑墙。
吴绡纷浥露,蜀锦碎匀霜。
幄借青绫被,簪宜白苧裳。
林塘寒斗色,篱落静生香。
戏蝶浑迷素,游蜂欲让黄。
朝飧期笠泽,夕采问柴桑。
汾水佳人兴,成都倦客肠。
龙山风日在,归理旧壶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
- 吴绡:吴地产的轻纱,这里比喻菊花的花瓣。
- 浥:湿润。
- 蜀锦:蜀地产的锦缎,比喻菊花的花纹。
- 匀霜:均匀的霜色,形容菊花颜色。
- 青绫被:青色的绫罗被子,比喻菊花丛。
- 白苧裳:白色的苎麻衣裳,比喻菊花的颜色。
- 寒斗色:在寒冷中争艳的颜色。
- 柴桑: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曾隐居于此,这里指隐居之地。
- 汾水佳人:指汾水边的美丽女子,这里比喻菊花。
- 成都倦客:指在成都感到疲惫的旅人,这里比喻作者自己。
- 龙山:山名,这里指重阳节登高的地方。
- 壶觞:酒器,指饮酒。
翻译
在重阳节那天,我将菊花移植到庭院的台阶旁,三秋时节,它们排列在园墙边。菊花的花瓣像吴地产的轻纱一样湿润,花纹如蜀锦般碎匀着霜色。菊花丛如青色的绫罗被子,插在白苧衣裳上显得格外适宜。在林间水塘边,菊花在寒冷中争艳,篱笆旁的菊花静静地散发着香气。蝴蝶在花间嬉戏,似乎在疑惑这素净的颜色,游蜂则欲让出黄色花朵。早晨的餐食期望能来自笠泽,傍晚的采摘则询问柴桑的隐居之地。汾水边的佳人兴致盎然,成都的疲惫旅人心中感慨。在龙山重阳节的风光中,我将回去整理旧时的酒器,准备饮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时菊花的美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菊花的色彩和香气。诗中“吴绡纷浥露,蜀锦碎匀霜”等句,巧妙地运用了地方特产来比喻菊花的特性,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同时,诗中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菊花和重阳节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