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公子还京师
燕山九月沙草黄,晓河浮冰天雨霜。
狐裘乌靴骑马郎,马蹄踏踏归帝乡。
黄金台前新酒香,子须先尝我尽觞。
半年同客情难忘,白日联镳夜共床。
笑谈在耳书在囊,子今去矣谁翱翔。
北来鸿雁斜作行,河中鲤鱼三尺长。
我未得归心独伤,子肯寄书鱼雁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 晓河:清晨的河流。
- 乌靴:黑色的靴子。
- 帝乡:指京城,即皇帝所在的地方。
- 黄金台:古代台名,这里可能指宴饮的场所。
- 同客:一同旅居在外的人。
- 联镳:并马而行。
- 翱翔:自由自在地飞翔,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或行动。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的使者。
- 鲤鱼:鱼名,这里可能指传递书信的比喻。
翻译
燕山的九月,沙草已经泛黄,清晨的河流上浮着冰块,天空下着霜。穿着狐裘和乌靴的年轻骑士,骑着马踏踏地返回京城。在黄金台前,新酿的酒散发着香气,你先尝一尝,我则一饮而尽。半年来我们一同旅居,情谊难以忘怀,白天并马而行,夜晚共枕而眠。欢笑和交谈仿佛还在耳边,书信也还在囊中,而你现在要离开了,谁还能与我一同翱翔呢?北来的大雁斜斜地排成行,河中的鲤鱼有三尺长。我还没有能够回去,心中独自感到悲伤,如果你愿意,就请通过鸿雁或鲤鱼给我寄来书信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燕山秋日的景象,通过“沙草黄”、“晓河浮冰”、“天雨霜”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壮阔的氛围。诗中,“狐裘乌靴骑马郎”形象生动,展现了归途中的英姿。后文则转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通过“同客情难忘”、“笑谈在耳”等句,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结尾处,诗人以鸿雁和鲤鱼作为传递书信的象征,寄托了对未来联系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和无法归去的忧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唐之淳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