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螣蛇(téng sh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蛇。
- 应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翼的龙。
- 蠖屈(huò qū):像尺蠖一样弯曲,比喻隐居或不显露。
- 八埏(bā yán):八方边远地区。
- 宣尼: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 武仲:指颜回,字子渊,又称武仲。
- 巢箕山:指隐居。箕山是古代隐士许由隐居的地方。
- 于陵:地名,指于陵子,战国时期齐国的隐士。
- 饿仲子:指于陵子,因他拒绝齐王的召见,宁愿饿死也不愿出仕。
翻译
螣蛇虽有翅膀,但不及应龙潜藏深邃。 像尺蠖一样弯曲在深渊之中,其润泽却能遍及八方边远之地。 孔子在沂水沐浴,颜回在箕山隐居。 于陵的仲子宁愿饿死,全国都称赞他的廉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螣蛇与应龙,蠖屈与润泽,以及孔子、颜回和于陵子的不同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廉洁品质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如应龙、蠖屈、宣尼、武仲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雅与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