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

住久渔阳郡,朝朝望白檀。 朔云秋色早,边月夕光寒。 馆伴能胡语,降夷学汉冠。 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渔阳:古地名,今河北省易县一带。
  • 白檀:指白色的檀木,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色。
  • 朔云:北方的云。
  • 边月:边境的月亮。
  • 馆伴:同伴。
  • 胡语:匈奴人的语言。
  • 降夷:指降服的少数民族。
  • 魏武帝:指魏武帝曹操。

翻译

长久居住在渔阳郡,每天都望着美丽的白檀色调。北方的云彩在秋天就早早出现,边境的月光显得格外寒冷。与我为伴的人能说匈奴人的语言,降服的少数民族学习汉人的礼仪。传说中魏武帝曹操就是在这里击败了乌丸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渔阳郡的景色和历史传说,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传说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古朴而深沉的意境。

唐时升

唐时升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叔达。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后入都,值塞上用兵,料虚实胜负,无一爽者。家贫好施予,灌园艺蔬,萧然自得,工诗文,与同里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 ► 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