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以首春次文学彭君庠三诗垂示敬和志感

· 尹台
脉脉春檐细雨声,病馀何意讯椒罂。 梦回池草诗先报,思入荆花眼倍明。 调比古弦谐怨适,音同哀玉扣幽清。 弹冠未胜吹篪乐,知耻吾能后薛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伯兄:对兄长的尊称。
  • 首春:初春。
  • :此处指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
  • 文学:指文学作品或文学修养。
  • 彭君庠: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垂示:谦辞,表示对方给予指示或教导。
  • 敬和:恭敬地和诗。
  • 椒罂:椒,指花椒;罂,指小口大肚的瓶子。此处可能指装有花椒的瓶子,用以调味或驱寒。
  • 池草:池边的草,常用来比喻诗文中的自然景致。
  • 荆花:荆棘之花,可能比喻艰难环境中的美好。
  • 古弦:古代的弦乐器,如古筝、古琴等。
  • 哀玉:比喻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敲击玉石的声音。
  • 弹冠:整理冠帽,比喻准备出仕或有所作为。
  • 吹篪:篪是一种古代乐器,吹篪比喻隐居或不问世事。
  • 薛彭: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也可能是泛指他人。

翻译

初春细雨轻轻地落在屋檐上,我病愈后无意询问椒罂之事。梦醒后,池边的草已先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思念之情如荆花般在眼中更加明亮。我的诗调如同古弦般和谐,带着些许哀怨,声音清脆如同敲击玉石,幽远而清亮。虽然我准备出仕,但我知道隐居的乐趣远胜于此,我深知羞耻,宁愿落后于薛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敬意。诗中,“脉脉春檐细雨声”描绘了初春的细腻景象,而“病馀何意讯椒罂”则透露出诗人病后的闲适与超然。后句通过“梦回池草”和“思入荆花”进一步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仕途与隐居的思考,显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