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柏
迂拙乖世用,每蕴无穷思。
取效非目前,远与千载期。
翠柏信良材,成长计功迟。
兹晨斸烟雨,移动盈尺姿。
清庙严洁地,圣灵会于斯。
岂无杞柳辈,不足当阶墀。
殷社夙所尚,古制非人为。
先师实殷人,植此理固宜。
但恐枝干弱,不耐风霜欺。
培护苟无失,终见盛大时。
三年过人长,十年齐桷榱。
百年必合抱,根深柯叶滋。
青霄泊鸾凤,厚土蟠蛟螭。
岂特傲寒暑,将堪阅兴衰。
所托况得所,永免斤斧危。
既膺顾盼荣,复与剪伐辞。
寥寥百世后,神物相扶持。
何必为栋梁,乃见才气施。
流光若飞翰,时代易推移。
行看好古士,追说种者谁。
我生素多病,中岁早孱羸。
待为鹤发翁,见女凌云枝。
志士用心者,濩落为世嗤。
何如群儿巧,插槿纷成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迂拙(yū zhuō):指性格迂腐而不合时宜。
- 乖世用:与世俗不合。
- 蕴(yùn):隐藏,积聚。
- 取效:取得成效。
- 清庙:古代帝王的宗庙,用于祭祀祖先。
- 圣灵:指祖先的灵魂。
- 杞柳(qǐ liǔ):一种树种,此处指其他树种。
- 阶墀(jiē chí):台阶。
- 殷社:商朝的社稷,即国家。
- 先师:指孔子。
- 桷榱(jué cuī):古代建筑中的椽子。
- 青霄:天空。
- 蟠蛟螭(pán jiāo chī):盘曲的龙和螭,古代神话中的动物。
- 顾盼荣:受到重视和荣耀。
- 剪伐辞:避免被砍伐。
- 濩落(huò luò):指水流声,比喻声名不显。
- 嗤(chī):嘲笑。
- 插槿(chā jǐn):种植木槿,比喻平凡的事物。
翻译
我性格迂腐不合时宜,常常怀有无尽的思绪。我所追求的成效不在眼前,而是期望千年之后能被理解。翠柏确实是优良的材料,但它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今天在烟雨中挖掘,移动它时,它的身姿已经盈满一尺。清庙是庄严洁净之地,圣灵会在这里聚集。难道没有其他树种,不足以充当台阶吗?商朝的社稷历来崇尚古制,这不是人为的。先师孔子实际上是殷人,种植柏树在理上也应是合适的。只是担心它的枝干柔弱,经不起风霜的考验。如果保护得当,最终会看到它茁壮成长的时候。三年就能长到人的高度,十年就能与椽子齐平。百年后必定需要双手合抱,根深叶茂。在天空中有鸾凤栖息,在厚土中有蛟螭盘踞。不仅傲视寒暑,更能见证兴衰。所依托的环境恰好合适,永远免于被斧头砍伐的危险。既受到重视和荣耀,又避免了被剪伐的命运。在遥远的百世之后,神物会相互扶持。不一定要成为栋梁,才能展现才华。时光如飞,时代不断变迁。将来会有好古之士,追问是谁种下了这棵树。我一生多病,中年就已早衰。期待成为白发老人时,能看到这棵树高耸入云。有志之士的用心,往往不被世人理解而遭到嘲笑。与那些巧妙地种植木槿形成篱笆的普通人相比,又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栽种柏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长远目标和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于个人志向与世俗观念冲突的反思。诗中,“翠柏”象征着坚韧和长久,而“清庙”和“圣灵”则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通过对柏树成长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个人努力的肯定。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中短视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真正价值和意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