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弟三首
严霜下前除,朔风凄以烈。
今夕复何夕,同生成永别。
疾疢能几时,音容忽已灭。
稚子号中闺,阿母啼成血。
有兄滞天隅,之死不及诀。
仰视云间鸿,呼群中断绝。
俯观庭中树,琼枝已再折。
永啸涕如雨,沈忧鬓成雪。
岂不怀大观,至情畴能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严霜:指寒冷的霜。
- 朔风:北风。
- 凄以烈:凄凉而强烈。
- 今夕复何夕:今晚又是怎样的夜晚。
- 同生成永别:一起成长的人却永远分别。
- 疾疢(chèn):疾病。
- 音容:声音和容貌。
- 稚子:幼子。
- 中闺:内室,指家中。
- 阿母:母亲。
- 天隅:天边,指遥远的地方。
- 诀:诀别,永别。
- 云间鸿:高飞的鸿雁。
- 呼群:呼唤同伴。
- 琼枝:比喻美好的枝条,这里指亲人。
- 永啸:长叹。
- 沈忧:深忧。
- 鬓成雪:比喻头发变白。
- 大观:宏大的景象,这里指远大的理想或抱负。
- 至情:深厚的感情。
- 畴能掇(duō):谁能拾取,意指谁能消除。
翻译
寒冷的霜降在前院,北风凄凉而强烈。今晚又是怎样的夜晚,一起成长的人却永远分别。疾病能持续多久,声音和容貌忽然已消失。幼子在家中哭泣,母亲悲痛到啼血。有兄弟滞留在遥远的天边,连死前都来不及告别。仰望云间高飞的鸿雁,呼唤同伴却中断绝。俯视庭中的树木,美好的枝条已经再次折断。长叹泪水如雨,深忧使头发变白。难道不怀念宏大的理想吗,但深厚的感情谁能消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亲人逝去的深切悲痛和对生命的无奈感慨。诗中,“严霜”、“朔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凄凉氛围。通过对“音容”、“琼枝”等比喻的运用,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的最后,诗人虽然提到了“大观”,但更强调了“至情”的无法消除,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塞下曲八首为蓟门大夫赋 》 —— [ 明 ] 于慎行
- 《 江上曲 》 —— [ 明 ] 于慎行
- 《 送于子冲上泽州太守二首 其一 》 —— [ 明 ] 于慎行
- 《 寄送于念东符卿南上金陵 》 —— [ 明 ] 于慎行
- 《 送王洪阳光禄册封靖江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题郑双峰先生乡贤卷册 》 —— [ 明 ] 于慎行
- 《 馆课沙堤行 》 —— [ 明 ] 于慎行
- 《 秋日荅常心吾中丞寄问二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