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双峰先生乡贤卷册

谷口有逸民,秉耒在岩穴。 儒宗遁北海,牧伯钦高节。 二公世所师,岂伊青紫列。 谁者嗣流光,华胄栖东越。 握椠谢公车,服陇耽邮畷。 独行州里孚,笃谊神明彻。 生不采芹游,没从舍菜醊。 典礼旷无前,清芬耿不灭。 神报一何延,永锡钟遗厥。 亦有公衮褒,金书貤象阙。 种木百年阴,种德百年烈。 末俗徒皇皇,芳规胡不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逸民:隐士。
  • 秉耒:手持农具,指从事农耕。
  • 岩穴:山洞,指隐居的地方。
  • 儒宗:儒家学者中的领袖。
  • 遁北海:隐居在北海,北海指北方。
  • 牧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 高节:高尚的品德。
  • 青紫:古代高官的服饰颜色,代指高官。
  • 嗣流光:继承光辉。
  • 华胄:贵族的后代。
  • 东越:指东方。
  • 握椠:握笔,指写作。
  • 谢公车:谢绝官车,指拒绝做官。
  • 服陇:从事农耕。
  • 耽邮畷:沉醉于田园生活。
  • 独行:独自行动,指不随波逐流。
  • 州里孚:在州里受到信任。
  • 笃谊:深厚的友谊。
  • 神明彻:神明都知晓。
  • 采芹游:指读书求学。
  • 没从舍菜醊: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财富。
  • 典礼:指对郑双峰的纪念仪式。
  • 清芬:清高的名声。
  • 耿不灭:永远不灭。
  • 神报:神的报答。
  • 永锡:永远赐予。
  • 钟遗厥:钟爱并传承其遗志。
  • 公衮:古代官服。
  • 金书:用金粉书写的文书。
  • 貤象阙:转授给子孙。
  • 种木:种植树木。
  • 种德:培养德行。
  • 百年烈:百年的光辉。
  • 末俗:世俗的末流。
  • 皇皇:忙碌不安。
  • 芳规:美好的榜样。
  • :明白。

翻译

在山谷的出口处,有一位隐士,他手持农具,居住在山洞中。他是儒家学者的领袖,隐居在北方,地方长官都钦佩他的高尚品德。这两位先生被世人所尊敬,不仅仅是高官显贵。谁能继承他们的光辉,贵族的后代居住在东方。他拒绝做官,沉醉于田园生活,独自行动,在州里受到信任,与神明都知晓的深厚友谊。他生前没有读书求学,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对郑双峰的纪念仪式是前所未有的,他清高的名声永远不灭。神的报答是如此长久,永远赐予并传承其遗志。也有官服的褒奖,用金粉书写的文书转授给子孙。种植树木可以遮荫百年,培养德行可以光辉百年。世俗的末流忙碌不安,美好的榜样为何不清晰呢?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郑双峰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通过描绘隐士的形象和其对后世的影响,表达了对其清高名声和深厚友谊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郑双峰先生在儒家学者中的领袖地位和在地方上的崇高声望。同时,通过对比世俗的忙碌和郑双峰先生的清高,强调了其美好榜样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启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郑双峰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对其精神的传承之愿。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