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 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懿文:美好的文章,这里指皇太子的品德和才华。
  • 皇太子:皇帝的儿子中被指定为继承皇位的人。
  • 中夏:指中国。
  • 黎民:百姓。
  • 彼苍:指天,这里表示百姓仰望天意,希望皇太子能继承大统。
  • 少留:短暂的停留。
  • 宇宙:天地之间,这里指国家。
  • 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周朝的两位贤明君主。
  • 宗社:宗庙和社稷,代表国家。
  • 山陵:帝王的陵墓,这里指皇太子的去世。
  • 后世光:留给后世的光辉。
  • 神游:灵魂的游荡,这里指皇太子的精神。
  • 下土:指人间。
  • 经国:治理国家。

翻译

皇太子的美好品德和才华照耀着中国,百姓们仰望苍天,期盼他的统治。 他虽短暂地统治了国家,但他的功绩未必逊色于古代的贤君成康。 国家的宗庙和社稷因他的去世而充满了遗憾,但他的陵墓将留给后世无尽的光辉。 他的精神似乎仍在人间游荡,他对国家的治理和关怀令人难忘。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太子早逝的哀悼和对他的高度评价。诗中,“盛德临中夏”一句,既赞美了皇太子的德行,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通过对比“成康”,诗人强调了皇太子的功绩和影响力。最后两句则抒发了对皇太子精神永存的希望,以及对他治理国家才能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皇太子的敬仰和哀思。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