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倭奏捷歌

去年都护大徵兵,平壤岛寇皆扫平。 今年司马通和议,盖海鲸鲵不可制。 鱼服十万簸狂澜,千里腥风塞月寒。 不见降书来日窟,空令猎火照辰韩。 吾皇按剑赫威怒,独运神谟惩往误。 早传制府凿凶门,更诏中丞开武库。 材官负弩尽从征,慷慨辞家志不平。 杀气千寻飞浿水,军声一夜度龙城。 士马骖驔谁复数,青海原头昼伐鼓。 转旆横捎乐浪云,洗兵半染夫馀土。 陆营三路势已奔,水营大队赤云屯。 弓刀蹙沸鲛犀裂,戈甲抢攘日月昏。 小酋面缚大酋死,属国君臣歌燕喜。 羽书昨夜自东来,直入甘泉报天子。 论功大发水衡财,碣石关门日夜开。 符节星驰玄菟塞,金缯山累白龙堆。 十年馈师三百万,今日方闻博一战。 明王守禦在四夷,属国君臣尔莫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护:古代官名,负责边疆军事和行政。
  • 平壤:地名,今朝鲜首都。
  • 岛寇:指海盗。
  • 司马:古代官名,此处指负责军事的官员。
  • 和议:和平协议。
  • 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
  • 鱼服:指士兵的服装。
  • 降书:投降的文书。
  • 日窟:日本,古称日出之国。
  • 猎火:战争的火焰。
  • 辰韩: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 按剑:握剑,表示准备战斗。
  • 神谟:神妙的计谋。
  • 凿凶门:古代出征时的一种仪式,表示决心。
  • 开武库:打开武器库,准备战斗。
  • 材官:指士兵。
  • 浿水:地名,今朝鲜境内的一条河流。
  • 龙城:地名,指敌人的首都。
  • 骖驔:形容马匹奔驰的样子。
  • 乐浪:古代地名,今朝鲜境内。
  • 洗兵:清洗兵器,准备战斗。
  • 夫馀:古代地名,今朝鲜境内。
  • 赤云屯:形容军队密集如云。
  • 鲛犀:比喻坚固的防御。
  • 抢攘:混乱。
  • 面缚:被俘虏。
  • 属国:附属国。
  • 羽书:传递军情的文书。
  • 甘泉:地名,指皇帝的居所。
  • 水衡:古代官名,负责水利。
  • 碣石:地名,今河北省境内。
  • 玄菟:古代地名,今朝鲜境内。
  • 金缯:金帛,指财物。
  • 白龙堆:地名,指堆积如山的财物。
  • 馈师:供养军队。
  • 四夷:指四方边疆的民族。

翻译

去年,都护大规模征兵,平壤和岛上的海盗都被扫平。今年,司马推行和平协议,但海上的强敌仍难以制服。十万士兵穿着鱼鳞般的铠甲,掀起狂澜,千里之外的腥风和寒冷的塞月。不见日本的投降文书,只有战争的火焰照亮了辰韩。

我们的皇帝握剑,显露出威严的愤怒,运用神妙的计谋,纠正过去的错误。早先传令制府举行凿凶门的仪式,更下令中丞打开武库。士兵们背着弩箭,慷慨辞家,心中充满不平。杀气腾腾地飞过浿水,军队的声音一夜之间度过了龙城。

士马奔驰,数量众多,青海原上白天敲鼓。转战横扫乐浪的云彩,清洗兵器,半数染上了夫馀的泥土。陆上的三路军队已经奔腾,水上的大军如赤云屯聚。弓刀紧绷,鲛犀般的防御被撕裂,戈甲混乱,日月昏暗。

小酋被俘,大酋死去,附属国的君臣欢歌庆祝。昨夜从东方传来羽书,直接进入甘泉报告皇帝。论功行赏,大发水衡的财富,碣石关日夜开放。符节急驰,玄菟塞上,金帛堆积如白龙堆。

十年供养军队三百万,今日才听到一战的胜利。明智的君王守卫四方边疆,附属国的君臣,你们不要轻视。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明朝时期对海盗的征讨和最终的胜利。诗中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情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艰难。皇帝的威严和智谋,士兵的英勇和牺牲,以及最终的胜利和庆祝,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诗歌语言雄浑,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深切期望。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