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吴翁晋郭汝承南溪小集和韵

积雨空斋久闭门,溪亭为客下壶飧。 长林一叶传秋气,绝壁层波吐浪痕。 莫向时艰空指画,且将文事细评论。 晚凉不待东山月,已觉明珠照酒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积雨:连续下了很久的雨。
  • 空斋:空荡荡的书房。
  • 壶飧(sūn):壶中的食物,这里指简单的饭菜。
  • 长林:茂密的树林。
  • 秋气:秋天的气息。
  • 绝壁:陡峭的崖壁。
  • 层波:层层叠叠的波浪。
  • 浪痕:波浪留下的痕迹。
  • 时艰:时局艰难。
  • 文事:文学艺术方面的事情。
  • 评论:讨论评价。
  • 晚凉:傍晚的凉爽。
  • 东山月:东山上升起的月亮,这里指夜晚的月光。
  • 明珠:这里比喻酒的光泽。
  • 酒尊:酒杯。

翻译

连续的雨使得空荡的书房久未开启,溪边的亭子里,我为客人准备了简单的饭菜。茂密的树林中,一片叶子传递着秋天的气息,陡峭的崖壁上,层层波浪留下了痕迹。不要只对着艰难的时局空谈,还是将文学艺术的事情细细讨论一番。傍晚的凉爽不需要等到东山上的月亮升起,酒杯中已经感觉到酒的光泽如同明珠般闪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雨后秋日的景象,通过“积雨”、“秋气”等词语传达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气息。诗中“长林一叶传秋气,绝壁层波吐浪痕”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壮美。后两句转向人文,表达了在时局艰难之际,文人仍可就文学艺术进行深入讨论,体现了文人的情怀和追求。结尾的“晚凉不待东山月,已觉明珠照酒尊”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以酒的光泽比喻文思的闪耀,寓意深远。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