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鱼行

汉江七月黄水涨,男妇叉鱼立江上。岸斜波紧喣泡转,千人目侧精相向。 巧者十叉五叉中,血飞银尺翻金浪。鳊鱼中叉独更稳,顿之泥沙半倔强。 我舟其时行遘此,仰视皇天色惆怅。深山药苗熟流汝,一毒江河万形丧。 鲦鲨糜烂不直钱,小琐暴弃同蚶蟓。走鲵吞泓吞山滚,蹴踏犹能开浩荡。 渡子徒誇好身手,如飞快桨谁曾傍。夜风大声吼盘涡,地坼澒洞豗鼋鼍。 如瓮之蛟手可得,蛇龙岂复安巢窝,消息定理鱼柰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喣(xǔ)泡转:喣,吹气,这里指鱼吐出的气泡转动。形容水面因为鱼活动产生的水泡翻滚的样子。
  • 目侧:目不转睛地看。精相向:集中精力看着(叉鱼的地方) 。
  • 遘(gòu):遇到。
  • 流汝:让你流失(指鱼被叉掉)。
  • 不直钱:不值钱。直,同“值”。
  • 小琐:细小琐碎的东西,这里指小鱼。
  • 蚶蟓(hān xiàng):蚶,蛤类的一种;蟓,古书上说的一种虫。泛指小的、不名贵的水族。
  • 走鲵(ní):鲵,两栖动物,大鲵又叫娃娃鱼。走鲵指奔走的大鲵。
  • 吞泓:吞食深广的江水。
  • 蹴踏(cù tà):踩踏,这里形容鱼在水中的翻腾。
  • 盘涡:漩涡。
  • 地坼(chè):地裂,这里形容声音巨大像大地要裂开一样。
  • 澒洞(hòng dòng):弥漫无际; 这里形容声势浩大。
  • 豗(huī)鼋鼍(yuán tuó):豗,撞击;鼋,大鳖;鼍,扬子鳄。形容波浪冲击鼋鼍。

翻译

七月的汉江,黄水高涨,男男女女都站在江面上叉鱼。江岸倾斜,水波湍急,鱼吐出的气泡在水面上翻滚转动,上千人都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叉鱼的地方。 技术娴熟的人十叉能有五叉命中,鲜血飞溅,被叉中的银白细长的鱼在金色的波浪中翻腾。鳊鱼一旦被叉中就更加稳当,即使被叉到泥沙里还半带着倔强挣扎。 我的船在这时恰好经过这里,抬头仰望天空,心中满是惆怅的情绪。深山里的药苗成熟就会把你们(鱼)毒死啊,一旦投毒江河里,万物生灵都要遭殃。 鲦鱼、鲨鱼被毒死糜烂后变得一文不值,那些小鱼小虾更是像蚶蟓一样被随意抛弃。奔走的大鲵吞食着江水和山间滚下的东西,它们剧烈地翻腾还能让江面泛起浩荡的波浪。 船夫空自夸耀自己身手好,那如飞的快桨有谁能傍近(叉鱼场景)。夜晚江风呼啸,漩涡怒吼,声音如同大地裂开,声势弥漫无际,波浪冲击着鼋鼍等水族。 像水缸一样大的蛟龙都能被人用手捕捉到,蛇龙都不能在巢穴安稳居住,面对这种情形,按照常理鱼又能怎么样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江七月叉鱼的壮观场景,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开篇直接展现出一幅热闹的叉鱼画面,通过对场景细致的描写,如 “岸斜波紧喣泡转,千人目侧精相向” 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切实感受到现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对叉鱼过程的描写极为生动,“巧者十叉五叉中,血飞银尺翻金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叉鱼者的娴熟技巧以及鱼在水中挣扎的惊心动魄之态。

诗的后半部分情感急转,作者由眼前叉鱼之景联想到药毒江河的景象,“深山药苗熟流汝,一毒江河万形丧”,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忧虑和惋惜之情。诸多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歌内涵, 通过描写大鲵等水族在恶劣环境下的挣扎生存,侧面反映出生态失衡后的严峻状况。同时,借景抒情,以江风、漩涡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凝重压抑的氛围,进一步映衬出作者对于江河生态破坏后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奈与沉痛,整首诗场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融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