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和荅浦文玉

· 邵宝
五月江寒昼阁清,雨中草色唤愁生。 系舟未问水深浅,策杖还看云重轻。 客去不知谈未尽,诗来刚及梦初醒。 百年吾道今如此,何处沧浪共濯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荅:和诗,即以诗应答。
  • 浦文玉: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江寒:江水显得寒冷,指江水在雨中的感觉。
  • 昼阁:白天的阁楼。
  • 草色:草的颜色,这里指草在雨中的颜色。
  • 系舟:系住船只,不让其漂走。
  • 策杖:拄着拐杖。
  • 谈未尽:谈话没有结束。
  • 刚及:正好到达。
  • 梦初醒:梦醒之初。
  • 吾道:我的道路,指诗人的人生道路或信仰。
  • 沧浪:指江水,这里可能暗指隐逸的生活。
  • 濯缨:洗涤帽带,出自《楚辞·渔父》,常用来比喻洗去尘世的污垢,追求清高的生活。

翻译

五月里,江水在雨中显得格外寒冷,白天的阁楼里清静无比。雨中的草色唤起了我的忧愁。我系住船只,不去问水的深浅,拄着拐杖,又去看云的轻重。客人离去,不知我们的谈话是否已经结束,你的诗正好在我梦醒之初送到。我的人生道路如今已是这样,不知何处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像沧浪之水那样洗涤我们的帽带,追求清高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雨中的江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江寒”、“草色”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在雨中的孤寂与忧愁。诗中“系舟未问水深浅,策杖还看云重轻”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末句“何处沧浪共濯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邵宝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国贤,号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躬课农桑,仿朱熹社仓,立积散法。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奏请停开银矿。宁王朱宸濠索诗文,峻却之。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诛,升户部右侍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诗文以李东阳为宗。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