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翠岩庵

· 贝琼
莲社僧相引,柴门客屡回。 日高人语静,风远佛香来。 碧爱琅玕绕,红看踯躅开。 便应从此老,城郭有尘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社:佛教术语,指僧侣聚集的地方,这里指僧侣的居所。
  •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门,常用来形容简朴的居所。
  • 佛香:指寺庙中燃烧的香,常用来象征佛教的氛围。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翠岩庵周围的环境清幽美丽。
  • 踯躅(zhí zhú):一种植物,这里指红色的踯躅花。
  • 城郭:指城市,这里与翠岩庵的宁静相对比。

翻译

僧侣在莲社相邀,客人频繁回访柴门。 日头高挂,人声静谧,风送远处佛香飘来。 喜爱环绕的碧玉般的环境,观赏盛开的红色踯躅花。 真想就此老去,城市尘嚣与此地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贝琼在翠岩庵的宁静生活和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莲社”、“柴门”等词语勾勒出僧侣和客人的交往场景,而“日高人语静”和“风远佛香来”则进一步以静谧的氛围和佛教的香气来表达这里的宁静与超脱。后两句通过对“琅玕”和“踯躅”的描绘,展现了翠岩庵周围环境的美丽,最后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与喧嚣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