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七夕

· 贝琼
芳燕乐清夜,浩歌悲暮年。 故国山河迥,殊方斥堠连。 友于成契阔,宾客暂周旋。 念旷情易洽,怀归思更绵。 列星稀未出,金波澹始弦。 落烬秉残蜡,繁吹起终筵。 后会复经岁,举爵共无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午:指1426年,中国农历的丙午年。
  • 芳燕:指美好的宴会。
  • 乐清夜:在清静的夜晚享受乐趣。
  • 浩歌:大声歌唱。
  • 悲暮年:感叹晚年。
  • 故国:指故乡。
  • 山河迥:山河遥远。
  • 殊方:异域,他乡。
  • 斥堠:古代的瞭望台,这里指边疆。
  • :接连不断。
  • 友于:指朋友。
  • 契阔:久别重逢。
  • 宾客:宴会上的客人。
  • 周旋:应酬,交往。
  • 念旷:心胸开阔。
  • 情易洽:情感容易交流。
  • 怀归:怀念归乡。
  • 思更绵:思念更加深长。
  • 列星:星星。
  • 稀未出:稀疏未完全出现。
  • 金波:指月光。
  • 澹始弦:平静如初弦的月亮。
  • 落烬:灯火将尽。
  • 秉残蜡:拿着残余的蜡烛。
  • 繁吹:繁复的吹奏。
  • 终筵:宴会的结束。
  • 后会:再次相会。
  • 复经岁:又过了一年。
  • 举爵:举杯。
  • 无眠:不眠之夜。

翻译

在丙午年的七夕,我参加了美好的宴会,在清静的夜晚享受乐趣,大声歌唱,感叹晚年。故乡的山河遥远,身处异域,边疆的瞭望台接连不断。久别重逢的朋友,宴会上的客人,我们应酬交往。我心胸开阔,情感容易交流,怀念归乡,思念更加深长。星星稀疏未完全出现,月光平静如初弦的月亮。灯火将尽,我拿着残余的蜡烛,繁复的吹奏标志着宴会的结束。再次相会又过了一年,我们举杯共度不眠之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丙午年七夕夜晚的宴会场景,通过“芳燕乐清夜,浩歌悲暮年”等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诗中“故国山河迥,殊方斥堠连”突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疆的关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夜晚宴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