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吴蟾友奉董宗师命主桐柏观

· 贝琼
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中有飞仙共来往。东方未白天鸡号,扶桑赤日三更上。 山人曾识玉蟾翁,丹砂九返面如童。吹笙醉跨千年鹤,朝上崆峒暮庐霍。 葛洪井西松树老,子晋台下桃花落。日边人寄董师书,别我却入天合居。 麻姑相见已白发,蓬莱弱水人何如。我亦张帆上南斗,餐霞有诀能相授。 青天更约借龙骑,福地应知今虎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台:山名,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 四万八千丈:形容山极高。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位于东方日出之处。
  • 丹砂:炼丹用的原料,这里指炼丹术。
  • 九返:九次炼制,指炼丹的过程。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
  • 庐霍:山名,庐山和霍山的合称,分别位于江西省和安徽省。
  • 葛洪井: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士,炼丹家,此处指其遗迹。
  • 子晋台:传说中的仙人子晋的台地。
  • 日边人:指仙人或道士。
  • 天合居: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位于东海。
  • 弱水:神话中的水名,位于西方。
  • :秘诀,指修炼的方法。
  • 龙骑:骑龙,指仙人的交通工具。
  • 虎守:指仙境的守护者。

翻译

天台山高耸入云,高达四万八千丈,山中有飞仙来往。东方还未亮,天鸡已鸣,扶桑树上的赤日已在三更时分升起。 山人曾遇见玉蟾翁,他的面容因炼丹九次而如童颜。他吹笙醉酒后跨上千年鹤,早晨登上崆峒山,傍晚又到了庐霍山。 葛洪井西边的松树已老,子晋台下的桃花已落。日边的人寄来董师的信,告别我后却进入了天合居。 麻姑相见时已是白发,蓬莱和弱水的人们又如何呢?我也扬帆向南斗星,有修炼的秘诀可以传授。 青天更约我借龙骑,福地应知今有虎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仙人生活的神秘。通过“四万八千丈”、“扶桑赤日”等夸张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雄伟与仙境的超凡。诗中“玉蟾翁”、“吹笙醉跨千年鹤”等形象,生动描绘了仙人的逍遥生活。结尾处的“青天更约借龙骑,福地应知今虎守”则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修炼之道的追求。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