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西山爽气亭

· 贝琼
屋外云山走海涛,商歌扣角气犹豪。 把琴有各寻陶令,住笏何人记马曹。 生厌市声奁地僻,老增诗兴敌秋高。 九峰三泖何如此,金谷池台半野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商歌:古代商朝的歌曲,这里指悲歌。
  • 扣角:敲击牛角,古代的一种乐器。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记事。
  • 马曹:指马厩,也指管理马厩的官吏。
  • 奁地:指偏僻的地方。
  • 九峰三泖:指九座山峰和三条河流,这里泛指自然景观。
  • 金谷:地名,古代著名的园林,这里指豪华的园林。
  • 池台:池塘和亭台,指园林中的建筑。
  • 野蒿:野生蒿草,这里形容荒凉。

翻译

屋外云山如海涛般翻滚,我敲击牛角唱着悲歌,气概依旧豪迈。 我拿起琴来寻找陶渊明的足迹,有谁会记得那些管理马厩的官吏呢? 我厌倦了市井的喧嚣,更喜欢这偏僻之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诗兴愈发浓烈,如同秋高气爽。 九座山峰和三条河流又怎能比得上这里呢?那些豪华的园林如今也多半荒芜,长满了野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向往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情感。诗中通过对比市井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同时,通过对陶渊明和马曹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最后,以九峰三泖和金谷池台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珍视。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