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 贝琼
木椿何亭亭,相传五百载。 陵苕亦扬芳,灼芍藉光彩。 感彼径寸苗,附此千尺乔。 同心无异族,假翼在崇朝。 朱茔耀白日,翠蕤牵清飙。 缠绵欣有托,淖汋静无妖。 坐愁节序易,颜色易俱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椿:指高大的树木。
  • 亭亭:形容树木高耸直立的样子。
  • 陵苕:一种植物,此处指凌霄花。
  • 灼芍:形容花朵鲜艳夺目。
  • 同心:指心意相通,此处比喻凌霄花与树木的紧密关系。
  • 崇朝:指早晨。
  • 朱茔:红色的花萼。
  • 翠蕤:翠绿色的花蕊。
  • 清飙:清风。
  • 缠绵:形容关系密切,不易分离。
  • 淖汋:形容水流声,此处比喻平静无波。
  • 坐愁:因忧愁而坐。
  • 节序:时节的顺序。
  • 淖汋(nào zhuó):形容水流声,此处比喻平静无波。

翻译

高大的树木直耸云霄,据说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凌霄花也散发着芬芳,其鲜艳如灼热的芍药,光彩夺目。感叹那只有一寸高的幼苗,却依附在这千尺高的巨树上。它们心意相通,不分彼此,仿佛在清晨就借得了翅膀。红色的花萼在阳光下闪耀,翠绿的花蕊牵引着清风。它们的关系如此缠绵,找到了依托,平静而没有妖异。只是坐着忧愁,时节的变迁太快,所有的颜色都将凋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凌霄花与高大树木的关系,表达了生命依附与共生的主题。诗中,“径寸苗”与“千尺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凌霄花的坚韧与生命力。同时,通过“同心”、“缠绵”等词语,展现了两者间深厚的联系。最后,诗人以时节易逝、颜色凋零的哀愁,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明代诗人贝琼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