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十六韵
太祖平陈日,楼船下此湖。
波涛留壮色,天地见雄图。
水上开黄屋,云中下赤乌。
士犹询后载,戈巳倒前徒。
力屈鲸鲵仆,声回雁鹜呼。
横江收玉笥,跨海定金符。
文轨遥通楚,梯航讫至吴。
虎贲虽莫敌,龙战岂全辜。
血染犹丹草,骨沉空白芜。
汀洲夜寂寂,霜月鬼呜呜。
杀气鼋鼍徙,腥风岛屿孤。
罾人拾古镞,艇客慨秋菰。
伟彼高光烈,还将萧邓须。
英谋协睿算,勇奋想长驱。
剑瘗神仍王,舟焚势与徂。
康山巍庙在,忠武激顽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 太祖: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陈:指南汉末年的陈友谅,曾与朱元璋争夺天下。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黄屋:古代帝王车驾的代称。
- 赤乌: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太阳或帝王。
- 玉笥:古代用来盛放玉器的箱子,这里指珍贵的战利品。
- 金符:古代帝王赐予的符信,象征权力和荣誉。
- 文轨: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 梯航:梯子和船,比喻交通和联系。
- 虎贲:古代帝王的卫士。
- 龙战:指激烈的战斗。
- 康山:位于鄱阳湖附近的一座山。
- 忠武:忠诚和武勇的结合,这里指朱元璋的忠勇之士。
翻译
在明朝太祖朱元璋平定陈友谅的日子里,他率领的战船驶过了鄱阳湖。波涛中留下了壮丽的色彩,天地间展现了宏伟的图景。湖水上仿佛出现了帝王的黄屋,云中似乎降下了象征帝王的赤乌。士兵们还在询问后续的战事,而前线的战士已经倒下。尽管敌人的力量强大如鲸鲵,但最终还是被击败,就像雁鹜的呼声被回荡。横跨江面收集了珍贵的玉笥,跨越海洋获得了象征权力的金符。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远达楚地,交通和联系直达吴地。尽管敌人的虎贲卫士无法匹敌,但激烈的战斗怎能没有牺牲。鲜血染红了草地,白骨沉没在荒芜之中。夜晚的汀洲寂静无声,霜月下鬼魂呜咽。杀气使得鼋鼍迁移,腥风使得岛屿孤立。渔人拾起了古代的箭镞,船客感慨秋天的菰蒲。伟大的胜利和高尚的光荣,还需要萧何和邓禹这样的贤臣。英明的谋划和勇猛的冲锋,剑虽埋藏但神气依旧,船虽焚毁但气势不减。康山上的庙宇依旧巍峨,忠武的精神激励着顽强的士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战胜陈友谅的壮丽场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胜利的辉煌。诗中不仅赞美了朱元璋的英明和勇武,也表达了对忠勇之士的敬仰。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永恒纪念。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战争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