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豫章城角楼宴集二十六韵
所属合集
注释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 槛(jiàn):栏杆。
- 百越: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 东瓯:古地名,今浙江省温州市一带。
- 觞斝(shāng jiǎ):古代酒器。
- 崿(è):山崖。
- 溷浊(hùn zhuó):混浊。
- 帻(zé):古代的一种头巾。
- 匡庐:指庐山。
- 崒嵂(zú lǜ):高耸的样子。
- 彭蠡:即鄱阳湖。
- 浟浟(yōu yōu):水流的样子。
- 节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 风节:风骨,气节。
- 下榻:指住宿或休息。
- 鸣銮:指皇帝或贵族出行。
- 粉堞:城墙上的白色涂饰。
- 羽书: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 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 玉石:比喻好坏、贤愚。
- 干戈:指战争。
- 三晋:指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
- 秦关:指函谷关,古代秦国的东大门。
- 后食:指晚食,比喻不及时。
- 弹剑:比喻怀才不遇。
- 解组:指解除官职。
- 燕颔:形容相貌威武,古代有燕颔虎颈的说法,比喻英俊。
翻译
在六月的豫章城角楼上举行宴会,共二十六韵。 逃避暑热,适宜举行盛大的聚会,登上城楼,再次来到这座楼。 打开窗户,万里景色尽收眼底,近处的栏杆旁,一条江水流淌。 城市的地势与天空相连,显得宽阔,山形环绕着城郭,显得幽静。 登上高处,可以远眺百越之地,指点间可见东瓯。 在闲暇的日子里,众多公卿聚集,飞轩中感受着六月的秋意。 管弦乐声邀请落日的影子,酒杯散发出清澈的目光。 俯瞰山崖,云雾缭绕,迷惑的波浪似乎使地面浮动。 时令的花朵在港口和河岸上绽放,黄昏的鸟儿辨识着林间的丘陵。 忽然间,仿佛置身于三辰之上,真正超越了万物的游历。 世界显得混浊,车马喧嚣。 解开腰带,享受美食,挥毫作诗,以华丽的辞藻回应。 微风中,白色的羽毛轻轻摇曳,岸边的人戴着头巾,目送沙鸥。 自古以来,观察中原,洪都确实是上游之地。 庐山巍峨高耸,鄱阳湖浩渺无边。 节钺象征着唐代的开府,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州。 文章在腾阁最为突出,风节在稚亭尤为优秀。 尘埃满布的住宿之地,鸣銮的乐事已经结束。 涛声回荡在粉色的城墙上,草色自然而然地覆盖着芳洲。 已经感受到兴亡的感慨,同时怀念盗贼的忧虑。 羽书传达着各地的紧急情况,节制大臣留下来。 很快就会见到鲸鲵被杀戮,私下的防备如同玉石之仇。 战争使战舰沉没,风浪中羡慕归舟。 河山环绕着三晋,秦关开启了二周。 凭栏而立,惭愧于后食,弹剑想念前贤。 解除官职,陶公性情自在,思乡之情,王粲愁绪。 独自嗤笑自己不是燕颔之相,却还在说着封侯之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诗人李梦阳在豫章城角楼上的宴集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对时局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开窗万里尽,近槛一江流”等句,以开阔的视野和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江山图景。而“巳有兴亡感,兼怀盗贼忧”等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责任感。

李梦阳
李梦阳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新晴八咏 》 —— [ 明 ] 成鹫
- 《 边景昭四时鹌鹑为周副都御史赋四首春 》 —— [ 明 ] 陈琏
- 《 六月雨 》 —— [ 元 ] 方回
- 《 澡兰香 · 淮安重午 》 —— [ 宋 ] 吴文英
- 《 送王西枢出镇郑圃八首 》 —— [ 宋 ] 贺铸
- 《 六月之夕梦素翁过予郭西之居觉识以诗 》 —— [ 明 ] 黄衷
- 《 送夏宣伯之任歙县 》 —— [ 明 ] 韩日缵
- 《 醉花阴 · 送夏立夫 》 —— [ 宋 ] 王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