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宣伯之任歙县

昔年同献赋,今日更分符。 百里即官宰,三鄣天子都。 不劳乡老问,皆识使君殊。 词藻刘曹匹,循良卓鲁俱。 琴当流水韵,鸟下讼庭呼。 白岳城边出,墩溪郭外纡。 遥知簿领暇,颇废啸歌无。 驿路秋风冷,儿童竹马扶。 花含南国艳,月助此霄孤。 把袂忍言别,论文契不渝。 寻常馀酒债,取次督诗逋。 白社情何限,苍生望已苏。 班行汉殿上,伫待集双凫。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献赋:向皇帝进献辞赋。
  • 分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 百里:古时一县辖地约为百里,因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 官宰:官员。
  • 三鄣:山名,在安徽黟(yī)县南。
  • 天子都:指京城,此指歙县靠近京城的地理位置重要。
  • 乡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
  • 刘曹:指汉代的刘桢和曹植,以诗才闻名。
  • 卓鲁:指汉代的卓茂和鲁恭,以政事卓著闻名。
  • 白岳:山名,在安徽休宁。
  • 墩溪:河流名。
  • 簿领: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
  • 啸歌:长啸歌吟。
  • 驿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 把袂:拉住衣袖,表示亲昵。
  • 论文:评论文学。
  • 契不渝:情谊不变。
  • 酒债:因饮酒所欠的债。
  • 取次:随便,任意。
  • 诗逋:拖欠的诗债。
  • 白社:指隐士所居之处。
  • 苍生:百姓。
  • 班行:朝班的行列,指朝廷官员。
  • 双凫:两只水鸟,常用以喻地方官。

翻译

当年我们一同向皇帝进献辞赋,今日你更是被授予官职的符信。你去担任那百里之地的县令,歙县这三鄣之地紧邻天子之都。 不用劳烦乡老询问,大家都知道你这位使君与众不同。你的词藻可与刘桢、曹植相匹敌,你的善政能和卓茂、鲁恭相媲美。 琴音如流水般动听,鸟儿飞落在诉讼的公堂外啼叫。白岳在城边矗立,墩溪在郭外弯曲流淌。 遥想你在处理文书公务的闲暇之余,是否会荒废了长啸歌吟呢?驿路上秋风寒冷,有儿童们扶着竹马迎接你。 花儿带着南国的艳丽,月亮为这夜晚增添了一份孤独。拉住你的衣袖,不忍说离别,我们评论文学的情谊始终不变。 平常那些剩余的酒债,随意地催促着去偿还;拖欠的诗债,也要依次去追缴。我在隐士所居之处,情思无限,百姓们的期望已经复苏。 在朝廷的朝班行列中,期待着能像两只水鸟一样相聚。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日缵送别夏宣伯去歙县任职时所作。诗的开头回忆了他们曾经一同献赋的经历,接着描述了夏宣伯将要赴任的歙县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他的期望,称赞他有才华且能施行善政。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白岳、墩溪等,烘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夏宣伯之间深厚的情谊,不忍分别,又对他们未来的相聚充满期待。在对夏宣伯的描写中,运用了历史上的名人作比,如刘桢、曹植的词藻,卓茂、鲁恭的善政,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送别之情,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